当前位置: 首页>同业动态 >掀开“袁世凯墓”的神秘面纱

掀开“袁世凯墓”的神秘面纱

2021-04-14 01:42:26

掀开“袁世凯墓”的神秘面纱

 

 顺阳·



       袁世凯,北洋军阀领袖,,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而亡。他死后并没有把自己葬在自己出生的地方项城,而是安阳。为什么呢?  

       袁世凯于1859年(清光绪九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后因葬母问题(袁系庶出)与其异母长兄不和,遂定居于河南省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死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也就葬在这里。


       在葬母前,袁世凯自己一直觉得,安阳的洹上村是一个能给他带来好运的地方,尤其是自己的远祖——汉朝大将军袁绍也是从这里发迹的,所以当时选址选在这也不奇怪了。



       袁世凯墓又叫袁林,或者袁公林,我们知道,称帝一直是袁世凯的梦想,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墓地起名为“林”呢?


       在中国古代,坟墓是按照严格的等级来称谓的,皇帝的陵墓称为“陵”,王侯将相称为“冢”,百官将士称之墓,平民百姓才称为“坟”。而且按照官贵高低级别等级,严格规定陵、冢、墓、坟的大小尺寸限额,譬如百姓“坟”不能高于三尺,否则以谋反行为被处置。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自己的坟墓为“林”呢——圣人,我们知道孔子的老家有个叫做孔林的地方。

       ,最初也想把他的葬处像历代帝王一样称为“陵”,但是当时徐世昌直接明确反对了,说:“项城(袁世凯)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

袁林外围建筑乃是仿造的明清帝陵,然而在他和夫人的墓中,却采用了了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样式,外面砌的石墙,里面包着水泥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墓葬风格。

进入墓地大门,可以看到两边的石马石虎石狮、文官武将, 对称并列,个个神态生动、形象逼真。


袁世凯的墓碑只有九个大字,是徐世昌的书题: “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当年建造袁世凯墓地的时候,历经3年竣工。据资料介绍说, 耗资75万银币, 占地140亩。在整个设计格局上之所以独特,主要采用中西结合的手法, 既有中国的建筑情调, 又具西洋建筑风格。

       1952:“还是将这袁林留给后人做反面教材吧。” 这确是难得的反面教材。没有这一“最高指示”, 袁世凯恐怕早已尸骨无存了吧!

1916年3月,这个称帝仅83天的“洪宪皇帝”在全国人民一片声讨声中被迫下台,同年6月也驾鹤西去。北京政府依照其“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在安阳太平庄为其修陵建墓,是为“袁林”。这座中西合璧的陵墓耗银近百万,费时两年,彰显出生前地位隆达。古代圣人的陵墓谓之“林”,如洛阳的关林,曲阜的孔林,而袁世凯的“墓”谓之“林”,是当时大总统徐世昌所为,看样子他已经把袁世凯置放在“圣人”的祭坛上了。

当过了安阳桥,一转弯就是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袁林。袁世凯墓分两部分,神道和照壁区及牌坊后的主墓区。


神道和照壁被村庄包围着,不远处就是洹水。1908年受清室挤压,袁世凯被迫下野,称有脚病,就从北京来到了安阳。有幅照片,老袁披蓑戴笠,神情自若,坐在船上似渔翁,那船正是游弋在洹水上。

       袁世凯死后,就安葬在安阳洹水北岸,洹水也叫安阳河,河水如今还是汪汪的。当年在袁墓的四周,种了4663棵树苗。没被毁的,现在已经长大,可以庇荫一片地了。

  袁世凯墓地的四边置了 6个青石界碑。这6个界碑圈地为林,内占良田138亩,南北长1200米。据说,祭田(当时官方文书的用语)是分别从万感村、清流村、乞伏村等22个自然村的农家买来的,花了2万多银元。买谁家的,买了多少亩,《袁公林墓工报告》中的清单,列得一清二楚。

  袁林形制仿明清帝陵,但墓冢则是西式建筑。所有青狮白象、石人石马,造型圆浑、简约不失精工。有碑亭一座,是袁世凯嫡系徐世昌的手笔“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


照壁是体量最大的砖制照壁,可能是中国之最,当然精美壮丽度远不如大同的九龙壁。它长66.8米,宽2.2米,高7.8米,呈八字状。照壁厚大无比,往神道尽南头一横,就是60余米的身躯。从照壁到牌坊路约有千米,还要经过两座桥,桥很拙朴粗糙,同属陵区建筑。环顾外围袁林,整个气势水木形胜,雨环雾绕,林木葱郁,堪为佳地。可是当年,小日本的营地设在袁林附近,日本兵常以此照壁为靶子,砰砰啪啪地在此练枪法。


  砖雕勋章。后面的武将身上和铁门上都有勋章,袁世凯生前肯定喜欢胸章。


五蝠拱寿。有福无寿,可怜;有寿无福,可叹。

       从外表看墓冢,是清一色的青白石,分三阶垒成。墓台之上有石柱铁门和祭祀用的石桌。墓冢呈半圆状,直径17.33米,系用青石围砌,然后上敷黄土。据说,整个墓台部分,是比照美国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建造的。

  袁墓最特别的地方还不是它的西式构筑风格。与一般中国墓葬相比,袁墓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是掘地落棺木,而是平地建墓圹。

       因袁墓选址在河南,时任河南巡按使的田文烈便全权负责督建。田文烈字焕亭,湖北汉阳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随袁世凯到朝鲜任军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辈之称。袁林的建造共耗资75万元,其中国务会议决议由政府拨银币50万,其他是袁的北洋旧属的个人捐款。《袁公林墓工报告》附有捐款清单,多者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曹汝霖等,都是现币一万元,少者也没低于两三千元的。

  据说当时民国政府库银奇缺,袁世凯的遗产也不丰,所以安葬袁世凯之时,经费很成问题。移柩典地就用去20余万元。墓地建造银两不敷,负债督工田文烈只好向各方求援,于是,袁世凯旧属的几十个大小头目纷纷解囊,工程才得以完成。

  袁世凯墓地工程前后用时两年零两个月,其间续修了3次。1918年6月建成后,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亲临察看。待墓圹建好后,再像盖房子一样,垒土筑石将墓圹埋掉。当年袁世凯灵柩由北京移到彰德(安阳),墓工仓促,先建墓圹安置灵柩,并开隧道于左,为袁氏夫人预留备穴。

       袁林是仿明清陵寝,所以像神道、石像、享殿、碑亭、配殿等等一应俱全,神路两旁的华表柱后面是3对石像和2对翁仲,都极具特色。那2对文臣武将都是短腿,衣饰流畅,刻饰精美,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保存还相当完好。

       ,神道两侧依次分列着汉白玉质的望柱、石狮、石虎、石马和文官武将。望柱的六面,雕饰着“十二章纹”。“十二章纹”在中国是帝王所专用的纹饰。看来,袁世凯死后也要享受皇帝的待遇。最有意思的是神道两旁的文官武将,个个如真人般大小,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北洋政府时期的装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据说其形象与当年的袁世凯十分相似。在中国的陵墓史上,这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石像生了。

  袁林敞宏阔大,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轴线上,绵延长达千余米,自洹水北岸的照壁墙起,沿神道北上越石拱桥,经牌楼转碑亭,穿堂院入堂,再经两侧月门即达袁世凯墓庐。

  最南端为一大照壁,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绿琉璃瓦规制,长六十余米,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雕照壁。

  照壁以北是神道,经糙石桥、青白石桥,有一六柱五楼冲天式牌楼。此牌楼为铁筋洋灰石子筑就,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牌楼两侧,汉白玉质的望柱和石像生相对而立。望柱,耸立于基座之上,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满饰皇帝专用之“十二章纹”。石像生则独具时代特色,真人大小而略胖,装束为袁世凯执政时期式样,文官头戴平天冠,着祭天礼服,袖手肃立,仪态恭谨;武官着北洋军服,手握,仪态威武。

  向北为碑亭,面阔三间,亭内有石贝屃身负高达5.5米的墓碑。墓碑雕刻蟠龙数条,正面则镌刻徐世昌手书之“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

  碑亭以北为堂院,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绿琉璃歇山顶,其门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铜门钉,低于帝制的“九横九纵”级别。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围,居中坐北朝南为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凯,堂内设供桌、灵位及袁世凯生前衣冠剑带;东、西配殿组成则作为官员的休憩场所,陈设相对简单。,原来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但已遗失,唯有汉白玉的基座尚存。

  堂院后即为墓庐。此处建筑颇具西洋风格,与前面的中式建筑形成对比。墓庐前是“山”字形铁门,镶嵌在罗马式白石柱间,铁门以浑铁铸成,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为十二章纹。墓庐圆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长60余米。周围有十二尊石狮环绕,气势威严。

  亭内巨大的石雕墓碑正面镌刻着“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转过碑亭,便是袁林的主要建筑群“堂院”。堂院的建筑很像中国传统风格的寺庙。一座如“大雄宝殿”般的景仁堂,是当年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现在成为介绍袁世凯生平的陈列室。

穿过堂院,即是一派欧式风格的袁世凯的墓庐。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庙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不忘帝王的排场。墓庐为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墓区内红墙绿瓦,苍松翠柏,一派安逸静和。

       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综观袁林,平面形制仿明清皇陵格局,建筑造型也是传统形式,而墓园则是西洋建筑特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很为别致。

       袁世凯的家族世代都是达官显贵,所以一个人的成功,并非随随便便。看他14岁游雨花台写的诗“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就说明这孩子不普通。袁世凯办事机敏干练,善于经营和钻营,从满清的权臣、北洋军阀的开山祖,到民国大总统,再到自册的帝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叱咤政坛风云一时的人物。他迷误于龙袍帝梦,逆历史之潮流,演绎了不足百天的闹剧。官场如戏场,匆匆谢幕后,他的一切过往都在写在了厚厚的历史书上,也埋在了幽冥的坟冢当中了。

       袁世凯墓林——今夕对比:


钢筋水泥牌坊。当时的水泥属于时髦建材,牌坊的6根立柱上,。,这些标语已经与袁世凯厮守了40多年了。


国家图书馆所藏老照片。


雄浑高大的望柱。

国家图书馆所藏老照片


石像马,马腿夸张,很粗壮敦实。


国家图书馆所藏老照片


石像武将,穿着完全是当时北洋政府的装束。

国家图书馆所藏老照片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