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同业动态 >“官财石”背后的秘闻趣事——寻幽丰顺韩山 怀古鉴今

“官财石”背后的秘闻趣事——寻幽丰顺韩山 怀古鉴今

2020-09-30 04:39:50

文化清凉避暑地

  丰顺古八景白描图《丰顺县志》

丰顺有一座名山因韩愈而出名,那便是韩山(亦名韩岽)。它位于丰顺县中部,东西绵延20余公里,海拔l043米,处在该县丰良、建桥、北斗三镇的交界处,为榕江与韩江两大水系之分水岭,属释迦岽山系。山巅常年云雾缭绕,变幻不定,故称“韩岽笼云”(亦名韩岽云封),乃“丰邑古八景”之一。

资料链接:

韩愈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岽笼云》

  谏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潮州韩文公祠

我们在两口塘休憩片刻又继续前行。本以为这样的“山巴”渺无人烟,仅两公里后发觉错矣,前方屋宇俨然、鸡犬相闻。一位满脸岁月写满痕迹的大爷,在自家门坪轻快而熟练地拉锯断竹。他热情地告诉笔者,这里叫做“分水坳”,离风景区还有四公里。我们一鼓作气终于到达景区。一路上山峦叠翠,如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岭南山河画卷。但驰骋在虬曲山道上,却让我思绪飘飞,仿佛一个须髯皆白的老者从远方跋涉而来,深知其一路的艰难。“韩公过后岽称韩”,韩山便由此而闻名。

韩愈坐像

据载,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迎请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宫供养,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奏《谏迎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终因触怒龙颜而遭贬谪,发往远隔京城“路八千”的瘴疠之地潮州作刺史。于是一代忠良之臣,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人称昌黎伯)才能和蛮夷潮州成就这段“美娇娘嫁穷小子”的历史奇缘。如东坡之于惠州、包拯之于端州(今肇庆)一样,昌黎伯履任潮州虽仅八个月,却兴教育、除鳄害,留下了伟绩、美名。

韩愈的路过使韩山充实着浓郁的文化色彩。而奇幻却是因了奇石古迹的。

  对于这样一座神秘之山,历史上不乏文人墨客登临赋诗。早有清代举人、邑籍先贤彭景云便在《咏丰顺八景》之“韩岽笼云”诗中赞道:

凌霄巚巚五云盘,霖雨苍生共望韩。

衡岳能开今复聚,斗山长仰古来看。

织成锦绣凭天巧,幻出文章属大观。

万变不须图世态,好扶初日上团圞。

而远道来此的羁旅之客也众,其中清代浙江人陈浩的《咏丰顺八景》之“韩岽云封”:

韩公去后岽称韩,高进诸峰百尺竿。

岭径崎岖行不断,烟云变化幻无端。

织成锦绣天孙舞,裁作文章山斗观。

岂是无心闲出岫,乘时为雨尽龙蟠。

韩山上,树木繁茂

  同时代浙江文人柴致和也留下了描摹韩岽奇伟风姿的同题七绝《韩岽云封》:

一峰高耸矗层霄,不尽烟云护半腰。

似有名贤留胜迹,空山千古识高标。

以及湖北黄陂县举人黄承鋆,他在光绪十年(1884年)任丰顺县令期间写下了感怀丰顺古八景的一组五言律诗,第八为“韩岽云封”:

胜迹寻韩岽,云封不露颜。

文章隐变幻,山斗扬贤关。

鳄遁涛堆笔,龙潜雾锁鬟。

奇踪天爱护,望入有无间。

  对于这座充满传奇的大山,笔者慕名已久。为此,日前和三几“驴友”专程登上了韩山,作一次探秘寻踪之旅。虽然朔风凛冽,但仍然阻挡不了我们的步伐。起初五公里的国道尚顺畅,岔道后山路便陡然崎岖难行,车子犹如行进在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一样,充满了刺激与挑战。两旁树木稍有凌霜,而缭绕的雾气忽隐忽现,叫人扑朔迷离,不禁悬着个心。

山间流水潺潺,掬一口饮下,清爽甘甜

  午饭后,我们徒步穿行30多分钟,便寻得一方巨形奇石。巨石略呈长方,上下两块,其上有19个钎眼。敲击石身,可闻“咚咚”之声,似乎腹内中空。俨然一副石棺,故名“石棺材”,又名“官财石”。

这里有个神奇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韩山住着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孝顺,打柴济日。一日中午,艳阳当空。砍柴的小伙热汗淋漓,休憩于石上。隐约间几声小鸡鸣叫,抬眼望去,只见一群金毛鸡正在觅食。心中暗喜,上前生逮一只金毛小鸡。追赶中小伙绊了一跤,其大小金鸡很快钻进大石缝隙,不见踪影。一觉醒来,方知南柯一梦。手中却多了一块闪光金元宝,知是仙人馈赠。此后娘俩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

小伙的堂兄是一石匠,得知石棺的秘密,便择日带着凿钎锤具打算开“棺”取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凿出18个钎眼,正当抡锤凿击第19个时,云天大作,倾盆大雨袭来,一道闪电把石匠轰成了黑石,冒着黑烟滚下山去。从此,再没人敢去凿这巨石。只留下代代相传的故事。后人为取吉祥之义,遂美其名曰“观财石”。

钎眼历历在目

王母娘娘宫庙

观赏完“观财石”,我们在一位茶农的引领下,来到一处满是断壁残垣的古迹——斋公庙遗址。善言的茶农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此处宗教胜迹的传奇故事。据说当时这里草木繁茂,风水绝佳,依山势建有一座古刹——斋公庙。庙宇堂皇,嵯峨生姿,颇为灵验,其间信众络绎不绝,常年香火鼎盛。一汪清泉绕寺缓缓流淌。

寺内住着一百个和尚,个个武艺高强,略通法术,且嫉恶如仇。一年见朝廷昏庸腐败,。消息传到皇帝那里,龙颜大怒,。当闻兵临山寺,领头的迅速召集全体僧侣,欲布阵作法抗击官兵。可怎么数都只有九十九个,结果阵列排不成。原来由于情急中把自己漏算了,以致贻误战机。见官兵袭来,只好用法力堵住泉源,集体化作一片芭蕉。时值夏日,官兵攻将而来不见一人,无水解渴便想饮芭蕉汁,哪只砍断的芭蕉树竟然流出了鲜血。恍然大悟的官兵毫不留情地砍光了“全寺的和尚”,最后还烧毁了这座庇佑万民的古刹。

  韩山是一座充满传说的名山。可谓“三里一奇石,五里一传说”。秀美的山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使这里的茗茶香浓淳厚。而诸如穗花蛇菇、虎舌红等奇花异卉更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其间还生长着“牛大力”、“倒吊黄”等100多种珍贵中草药。据了解,莽苍的山野奇石还有“鸡啼石”、“犬吠石”、“猴子石”、“仙人石”、更有“美乳峰”。这些奇特的景观令人神往,可惜日已西下,虽意犹未尽,也只好依依作别。

  如今,充满故事的韩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现在气息的景区会所

绿色茶园,生态旅游

  韩山西麓,北斗镇才口村韩山自然村,层层梯田掩映山川间

  回眸远眺,红霞满天,山峦起伏,映得韩山更加神秘而迷人。一天的游玩,充实而有趣,感怀良多。一首《登临韩山感赋》悠然而起,叹而吟道:危倚韩山临万壑,浮云漫卷怀先哲。仙岩胜迹此登谒,千古风流任吟哦。


亲们,麻烦关注公众号!


热门评论(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