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同业动态 >鲁迅的孙子,要能写文章会抽烟,还得完成他的学医事业.

鲁迅的孙子,要能写文章会抽烟,还得完成他的学医事业.

2020-11-14 22:49:31


鲁迅在生命最后时期的散文《死》里写下了七条遗嘱,其中一条便是: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这也是周令飞与敬一丹对话时,提起的他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

但世人不会忘记鲁迅,周家人更是无法忘记。独子周海婴一生低调,长孙周令飞半生逃离。兜兜转转都离不开「鲁迅后代」这四个字。


我的前半生:在“逃离”鲁迅中度过


周令飞的童年还是很自由快乐的。父母工作离得远,祖母许广平工作繁忙亦无暇管束他,没人对他提起过鲁迅,只管无忧无虑地玩,上幼儿园翻墙偷跑回家就能让他开心一整天。

直到小学五年级的某天,他上了一堂有关鲁迅的课。老师对他说:“你是鲁迅的孙子,鲁迅特别伟大,你要做好样子,特别作文要写好,那才像鲁迅。”同学们也开始对他指指点点,一直喊着“鲁迅孙子,鲁迅孙子!”

年少的周令飞开始感受到「鲁迅之孙」这个身份带来的压力。他对主持人敬一丹说,这是一段非常难过的经历,我简直认为上学是一种罪恶,我不应该是他(鲁迅)的孙子。

满腹心思无处说也无从争论的周令飞,终于在高中毕业分配时找到了“逃离”的机会。

1968年部队征兵,他就填表应征。军代表没答应,因为“鲁迅的后代,吃不了苦” 。不服气的周令飞就每天拿大扫把在军代表门口扫地、啃窝窝头和咸菜。“磨”了很久终于得到去沈阳参军的资格。

到了部队,周令飞以为没人会注意自己了,不料分配工作时一位新兵连排长让他去卫生所当卫生员。理由是:鲁迅的孙子,得帮他完成未完成的学医事业。

周令飞听了坚决反对,他来部队是为了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的,学医不是自己的志向所在。最后排长拗不过,就分配他到警卫排,每天扛枪站岗接受训练。没轻松几天,警卫排排长又找到他,让他做通信员写稿,还说,你是鲁迅的孙子,写文章一定很好。

周令飞只得硬着头皮写稿子,憋到凌晨三点多,实在写不出来,就对排长说想睡觉。排长递给他一根烟说,你抽烟吧,抽烟就不困。那时他才17岁不会抽烟,排长就劝他说,鲁迅先生可会抽烟,你得跟他学。这一抽就抽了25年。

「你是鲁迅的孙子,你就得像他。」这也许是周令飞的前半生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学校到部队,就像有张无形的网网住他,无处遁形。那种感觉就是,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却不以自己的姿态而活。所以周令飞拼命想逃离。


我的后半生:试着走近他、认识他


去日本留学,可以说是周令飞找回自我的一个契机。用他的原话来讲就是,你回到自己了,你的魂回来了。

因为是自费留学,所以周令飞去了日本第一件事就是打工。那时他一句日语都不会,只好到中国餐厅打工。有次不小心滑倒打碎了好几个烟灰缸,老板就看着他,直到打扫完毕叫他过去。质问他:“你怎么干活的?”周令飞连忙道歉,老板接着说:“我知道你是谁,但是你要记住,在这儿你不是他,你的每一分一秒都在付钱,把事干好。”

这是周令飞从小到大第一次被这样训斥,对方不在意自己是鲁迅孙子这回事,只是怪责他的马虎大意。这也让他开始思考,作为“周令飞”,应该怎样去生活。

后来他在日本策划了一场著名的陶瓷器展览——中国名陶展。他联动日本电视台把台湾、香港、美国的民间陶瓷收藏,在日本七个城市展出。为此他还印了一个名片,巨匠艺术中心总经理周令飞、国际策展人。后来一次策展过程中,出了一个差错,有位60多岁的日本资深策展人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就说:“没有关系,再弄吧。”

这位平时和善的老先生突然就严肃起来,对周令飞说:“周先生,你的名片上印的国际策展人,但是你的活做得不像一个国际策展人,要想成为国际策展人,你必须有专业的水平。”

这件事让周令飞又羞愧又难受, 从那之后,周令飞在所有的细节上下功夫,不懂的一定要弄清楚,保证展览不会发生任何的瑕疵。决心要做一个专业的、有能力的人。

展览开幕后的庆功宴上,日本电视台社长突然说要给他颁一个奖状,他当时就愣了。当社长拿着奖状,用日文说着:“非常感谢国际策展人周令飞,为这个展览所做的贡献。”他的眼泪一下就留下来了,终于,他以“周令飞”的身份,得到了肯定。

摆脱了光环,得到自我认同感的周令飞意识到,鲁迅这个名字对自己而言是否应该有不同的解读?他开始萌生了解祖父鲁迅的想法。

付诸行动,则是源于一件小事。有次他把父母接到家中小住,一天吃晚饭时餐厅灯坏了,他就站在椅子上换灯泡,太太在一旁扶着,他吓唬太太说要摔下去了,结果他的母亲说了一句话:“你看,你儿子跟你一样喜欢开玩笑”。父亲周海婴接了一句:“哪儿,我跟我爸一样,他很会恶作剧。”

听完这番对话的周令飞疑惑了,从小到大父亲特别严厉,从未见他恶作剧过。他便问父亲:“爷爷是怎样一个人?”周海婴形容道:非常慈祥,很爱笑,很爱玩。这种形象上的反差,瞬间唤起了周令飞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鲁迅到底是什么样子,性情是什么样子,外形是什么样子。

他翻遍了有关鲁迅的回忆文章,发现了一位和课本里完全不样的鲁迅。譬如,鲁迅真实身高1米6、一点也不“凶”、喜欢恶作剧、有趣、爱笑等等。慢慢地,周令飞发现,自己与祖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能吃苦、有幽默感、喜欢喝点酒、喜爱美食…

在这样一个熟悉靠近的过程中,他不再对鲁迅孙子这个身份反感了,反而觉得是一种光荣、自信的源泉。

周令飞意识到鲁迅被「平面化」了,所有人提起的鲁迅,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但真实的鲁迅不只有深刻的思想,更有有趣的灵魂。他与父亲周海婴经过商量决定开始——宣传鲁迅。


找回自我  管自己去生活


从少年的逃离到现在的认同,周令飞心态的转变,除了岁月沉淀下的成熟和思考,还有父亲周海婴与他日渐亲近的关系。

周海婴的一生其实也是在“逃”,只不过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远离人群,钻到学问里去。

周令飞说,父亲20岁上大学时,在学校里跳跳舞、打打桥牌都会被说不务正业,就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这种无形的约束和监督,让父亲性格变得内敛谨慎,有时聊天,会突然停下来,停了他就会说好累。也许是说话说累了,又或许是这辈子太累了。

周令飞就鼓励父亲,让他把所有的想法和经历写出来。周海婴说自己不行、写不来的,周令飞宽慰他:“好不好,我们看了再说”。他便写了下去。出书之前,周令飞为这本书取了个名字——《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觉得名字特别好,带着一种命定的意味: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想还是不想,他跟着你了,跟定你了。书出版后,周海婴得到了很多夸奖,他很开心,算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

只是后来,他还是对周令飞说了一句:“我还是鲁迅的独子,不是我自己。”这话听来让人鼻酸,活了一生却从未作为自己而活。

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的周令飞,在2000年无意中发现父亲珍藏的胶卷相簿后,便决心为他策划一场展览。

一开始周海婴是不答应的,直到儿子周令飞找几位好友仔细看了照片,得到一致好评,他才同意。父子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周令飞策展、周海婴为照片撰文。

2009年,北京孔庙举办了一场周海婴摄影展——镜匣人间。

周令飞说,我对父亲印象一直是非常收敛的,比较形象来说是喜欢低着头。开展那天他是抬着头的,神采奕奕。

一生内敛的周海婴开始接受人们对他的赞扬,不是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而是真正的自己被认可。他对周令飞说:“原来我一辈子过得不开心,后来做了传播鲁迅的事,但是都不是我的事。我非常高兴我最后变成人家称呼的摄影家,我成为了我自己。鲁迅,我的父亲是一个文学家,他告诫我,如果没有本事不要做空头的文学家,我做一个摄影家,不是也挺好的。”

展览过后,周令飞向父亲提议成立鲁迅文化基金会,周海婴回答:“你干吧,我们做了十年的鲁迅的传播,我们感觉到我们力量还不够,如果你认为做一个基金会能够为祖父,为国家,为民族文化能多做一些事情,你干吧。”

从一开始出书的谨慎,到展览前的紧张不安,再到展览后的积极态度。周海婴最初的逃离到最后的面对,也是另一种寻回自我的过程。

历时一年,四处奔波的周令飞终于拿到了鲁迅基金会的批准,当天下午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缠绵病榻一年多的周海婴。周海婴听完拉着周令飞的手敲了敲他的掌心,第二天便安然离世。我想,魂归故里的周海婴,这一生应是没有遗憾的。

如今鲁迅文化基金会在周令飞的发展下,不断弘扬和宣传着鲁迅的文化和思想,越来越受大众关注。他接过父亲守护一生的「鲁迅精神」大旗,继续砥砺前行。

再回想起文章开头的那句话,鲁迅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做糊涂虫,他们都在真正意义上「管自己去生活。但周家的后代,不会也无法忘记鲁迅。

现在的一切只是开始,相信周家的后代会带着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下去。

不被盛名所累,只为精神传承。



《谢谢了,我的家》

2018年1月6日起

CCTV-4 周六19:30

等你回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