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同业动态 >关于保护和重建建瓯历史文化街区 的几点意见

关于保护和重建建瓯历史文化街区 的几点意见

2021-01-29 01:56:12


建瓯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其1800多年建县史中,拥有过郡、州、都、府、路、道等高于县的建制,、经济和文化中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留给了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其对于当代人内心切要的乡愁怀旧和文化传承,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清初(1648年)戊子之役基本毁掉了这座城市。后来在满清官员的手中,数十年时间里,重建了一座甚至超越前人的城市,城市文化的血脉得以重新延续。如今,这座古城所能展现给世人的古建及文脉已寥寥无几、破败不堪。


保护与重建能代表这座古城历史重要构件的文化街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意义


(一)保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需要。


1998年,建瓯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3月20日,建瓯市芝山街道铁井栏、紫芝街获得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荣誉。作为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构件之一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今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能否获得的重要依据。在此次评选中,建瓯另一处送评街区大甲巷、序五里已被排除在外。,铁井栏、紫芝街最终通过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评审。郑国珍坦言,若不是有建瓯古城历史的情结,以如今铁井栏、紫芝街的现状,实难通过评审。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的基本构件。换句话说,没有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就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存在。以专家同情而获得的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能走多远?已是如履薄冰。保护和重建以铁井栏、紫芝街为中心的建瓯历史文化街区,才能保住建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荣誉。此举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二)留住乡愁、传承文化的需要。


在钢筋混凝土颜色充斥城市的今天,留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其能营造出的乡愁感与文化认同感,显得尤为珍贵。一座曾经名扬天下的古城,如今古建寥寥、残破不堪。其曾拥有的古街巷、古民居、古公署,是建瓯独步于福建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是建瓯、闽北乃至福建历史文化的记忆,是建瓯老百姓、闽北乡亲、旅外乡贤留住乡愁、追思历史、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响应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护和重建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街巷、古民居、古公署,正当其时。


(三)打造人无我有高端文旅品牌的需要。


在南平市推动大武夷旅游圈项目建设中,建瓯尚无优质突破;在闽北十县市区打造文化品牌比拼中,建瓯依然乏善可陈。借助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春风,以铁井栏、紫芝街、磨房前、小梨山为界,辐射以孔庙片区,以孔庙、朱文公祠、建安书院、屏山书院、五经博士府、刘氏五忠祠、朱韦斋先生祠、二程夫子祠、梨山李公祠、尚书井(以上重大历史建筑简介附后)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建筑为主要载体,辐射以该片区现存的凤岗别墅、腾氏宗祠、万寿宫及普通古民居,认真谋划,以“道南理窟”历史文化街区为建设目标,打造人无我有,可以独步国内的文化旅游品牌。再现建瓯曾经作为建宁府治地,在推动程朱理学复兴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展现建瓯曾经是“家有诗书、户藏法律”的礼仪之邦,吸引国内外崇尚国学、理学,喜爱历史文化、古建风貌,追忆乡愁、品味传统的专家学者、学生文青、休闲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度假消费。


二、建议


(一)总体思路


1、打造独步天下的道南理窟文化街区。


程朱理学是中国儒家文化继孔孟之后,在宋代闽北建宁府地由朱熹推出,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旷世学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朱熹及其理学遗迹散落在福建特别是闽北各地,人所共知,而在城市一处街区中集聚出现的,惟有建瓯,且含括宋代理学发展的道统延续。在建瓯铁井栏、磨房前、紫芝街一带,自宋代开始先后建成的朱文公祠、建安书院、屏山书院、五经博士府、刘氏五忠祠、朱韦斋先生祠、二程夫子祠等等,都是蕴含着丰富的理学文化的载体,每个建筑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在朱熹逝世后的数百年间,为复兴和发展理学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些建筑,当年集中修建在建宁府城的建瓯城里,是府城的优势所致,也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所没有的,将这些丰富厚重的历史建筑恢复重建于一处街区,既有集聚效应,又是独一无二。


2、以“道南理窟文化街区”为品牌支撑,建成一座含多元文化的闽北文旅胜地。


文化旅游追求雅俗共赏。以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理学街区作主打品牌,兼以多元传统文化元素,建成一处能代表闽北历史文化的文旅街区。


一是高规格恢复。在原址或在街区范围内选址,高规格重建或修建朱文公祠、建安书院、屏山书院、五经博士府、刘氏五忠祠、朱韦斋先生祠、二程夫子祠、梨山李公祠、尚书井、凤岗别墅、腾氏宗祠、万寿宫,恢复孔庙附属建筑。


二是修旧如旧街区地面和立面。沿铁井栏、紫芝街、磨房前、小梨山,形成一个口子形街区,街区所有路面和立面均使用宋明建筑风格,修旧如旧,不通机动车,为步行古街。


三是分类建设街区内部屋构。学习安徽省黄山宏村、西递经验,按美食餐饮、客栈旅店、文青小品等功能设计,统一规划街区内部屋构的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


四是因势利导,分类征迁。对街区所属范围的建筑物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属公房性质的,采取移址提供廉租房方式收回使用权;属单位(行政事业)所有的,统筹移址供地重建退出占用地;属个人所有的,采取自愿原则,一是选择征迁补偿,二是选择合作经营。


(二)具体实施


1、成立建设机构。由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道南理窟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工作。


2、提供调研报告。,提供详实的街区现状、存在问题等具体情况。


3、进行项目包装。由文化旅游部门牵头,文体新、规建旅、国土、财政、国投等部门参与认真谋划,包装形成道南理窟文化街区文旅项目。


4、选择实施模式。一是在国家对地方扶持的窗口期间,争取银行贷款,以市政府为项目投资主体推动实施;二是争取社会资本,以PPP合作方式,推动项目实施。

 

 

 

 

附:街区内道南理窟历史建筑简介

 

朱文公祠  建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原址在建安城内中和坊紫霞洲(今建瓯市磨房前农业局宿舍到樟树下种子公司)。用以奉祀朱熹及春秋两季祭祀朱熹。朱熹去世后不久,。朱文公祠是祭祀朱熹的专门场所,全国仅二座,在其祖籍地婺源和建宁府治地建瓯。祠内陈列了丰富的理学元素,是后世瞻仰朱熹、研究理学的圣殿。作为中国朱子祠庙中最为显耀的两个(婺源与建瓯)代表,它对社会的意义比同衢州孔庙(南孔府)和曲阜孔庙(北孔府),代表了孔子文化和朱子文化在孔、朱之后的中国最权威的落脚。建瓯朱文公祠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续的民国初年才停止。

 

建安书院  建于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第一小学及原总工会一带。,由皇帝御书赐额“建安书院”,规格至高无与伦比。其意旨就是为了在理学诞生地闽北建宁府复兴朱子学说,所以由皇帝下诏在府治建安城兴建建安书院。书院专为朱熹及理学而建,数年后,陆续又有了同等规格的建阳考亭书院,,尤溪南溪书院,随着书院的开门授课,,重新在闽北,在南宋,在后朱熹时代的数百年间呈燎原之势勃勃兴起。

 

屏山书院  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原址在建安紫芝上坊(在紫芝街刘氏五忠祠左侧)。祠内奉祀朱熹恩师屏山刘子翚。

 

五经博士府  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其二进厅尚存于建瓯磨房前。1455年,皇帝诏令建安朱熹嫡长九世孙朱梃入京,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爵禄;婺源朱熹嫡孙朱楙入京,送国子监读书。正德年间(1506--1521),参照孔子后裔在曲阜、衢州均有世袭爵禄的规例,于是,婺源朱子后裔也获得了世袭博士官,与建瓯博士官一样,负责主奉婺源与建瓯朱文公祠庙祀事。朱熹后人被授予世袭博士官的,仅建瓯与婺源两脉,其受皇朝恩宠的规格可比照孔子后裔,其对朱熹理学的普及影响长达数百年时间。

 

刘氏五忠祠  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在屏山书院右侧(今尚存门墙于紫芝街)。奉祀五夫刘氏五忠:忠显公刘韐、忠定公刘子羽、忠肃公刘珙、忠简公刘颔、忠烈公刘纯。刘子羽为朱熹义父,刘珙为朱熹同窗,是朱熹在五夫学习、生活岁月中影响其至深的人物。

 

朱韦斋先生祠  移建于嘉靖十五年(1531年)。是年,皇帝诏令“朱子父从祀启贤祠”,遂在建瓯文公祠内建启贤祠,移原城南朱韦斋先生祠于内,祭祀朱熹之父朱松。

 

二程夫子祠  建于清康熙乙酉年。在府学右庑旁,与朱文公祠相望(约在今孔庙西向紫芝街位置)。主祀朱熹祖师程颢、程颐,由知府主祭,每年春秋两祭。程颢、程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兄弟二人都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的学生,他们开创了洛学,闽北人杨时、游酢将他们的学说带到了福建,而有了“道南”之说。杨时、游酢在闽北授徒讲学,一脉相传培养出了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又有了“理窟”之说。


二程夫子祠在建瓯的设立,足以显见建瓯在历史上传承理学的重要地位。



作者 | 吴章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