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跟团交流 >关于东岳庙会,这些我们需要了解下

关于东岳庙会,这些我们需要了解下

2022-04-15 21:14:43

■编辑:刘小东 热线电话||5369528、5369523

东岳庙会

昨天下午,中国人民保险杯2018‘泰山东岳庙会新闻发布会召开。4月29日—5月6日,备受大家喜爱的泰山东岳庙会又来了!

25项活动,80余场各种形式的庙会演出,今年的东岳庙会活动多多,精彩多多!

在期待东岳庙会的同时,关于东岳庙会的历史来历及发展,需要说道说道。

泰山文化研究学者周郢介绍,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道教重要庙庭。东岳庙最早源起于泰山崇拜,后来经过不断传播,发展成影响全国的信仰。隋唐以后,凡是泰山信仰所及的地区,几乎无不建有东岳庙。所以历史上有“东岳之庙,遍于天下”的说法(明孝宗《重修东岳庙碑》)。历史上围绕东岳庙定期举行的群体祭祀活动,称为“东岳庙会”。

泰山东岳庙会之源头,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汉代《盐铁论》卷六《散不足》云:“古者庶人鱼菽之祭,士一庙,大夫三,以时有事于五祀,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汉代泰山已奉为“五岳之长”,深为朝野所尊奉。此处所言“名岳”,自应包含泰山在内。而所言“今”(西汉)人远出家门,“祈”、“望”名岳,并“椎牛击鼓”、“戏倡舞像”,已表明当时已有大众群聚山岳的祭祀风俗以及大型游艺活动存在,这与后来的庙会形式已极为接近。所以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在引述这则史料后论称:“则出门进香之俗,已自西京而有之矣。”庙会的几项特征——区域性、季节性、集体性、与神秘性,在这时都已基本具备,因此完全可以将西汉时期的“祈名岳”风俗,视为泰山东岳庙会的远源及前身。

严格意义上的泰山东岳庙会,其形成时间则应为唐末或五代。五代人景焕《野人闲话》中相关记载,堪作旁证:“灌口白沙有太山府君庙,每至春三月,蜀人多往设斋,乃至诸州医卜之人,亦尝集会。”根据景焕所记,可知晚唐五季时远在四川,已有三月举行的“太山府君斋”,而举行地点,则在灌口白沙的“太山府君庙”。唐代泰山神行祠开始在全国各地出现,如兖州天齐王庙、鱼台泰山府君祠,均见于唐人之记录。五代人笔下的这种三月“泰山府君斋祭”,应是随着东岳庙祀的传播而传入各个地域的。既然《野人闲话》已记蜀地府君庙有“集会”,推想泰山神祖庭东岳庙也必有此风俗,因此,三月东岳庙会的形成时间,或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

北宋极崇泰山,所谓“申严帝号,以彰洪德,……是于今日尤为尊崇,非诸祠庙所得拟议也。”(宋陆周《海盐东岳庙记碑》)完整意义上的泰山东岳庙会,便在此时确立。不仅庙会地点确定于东岳一庙,举办时间为“东岳圣诞”也约定俗成,成为影响巨大的民俗节日。

宋代东岳庙会举办地点,已确知是在今岱庙庙城之内。宋张师正《括异志》卷五《张太博》云:“太山庙据县之中,令兼主庙事,岁三月,天下奉神者悉持奇器珍玩来献。”又旧题宋王暐《道山清话》云:“尝闻祖父言:每岁三月二十八日,四方之人集于泰山东岳祠下,谓之朝拜。”两书均称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天下信众皆集于泰山,其地点一言“东岳祠”,一言“太山庙”,皆指今之岱庙。以上两则史料,是泰山东岳庙会的最早记录,据此遂可推定:泰山东岳庙会,无论时间与地点,在北宋一朝都已最后定型。

那么,东岳之生辰何以会被设定于三月二十八日呢?明人王逵《蠡海集》之《鬼神论》三月二十八日者“乃少阳位也”。而红学家周汝昌则解析为:每年之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国春季的结尾”,也是“花木禾谷一切才正在盛开的芳春时期”,故人们将东岳圣诞设定在这一天。泰山在五岳中位属东岳,在五行中属春,其色为青,青帝司之。故春季祀泰山,自先秦已然。《王制》云:“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宋人苏颂有《春祈岳庙文》便是这一祭俗的例证(《苏魏公文集》卷七)。自汉魏以后,随着各种自然之神的人格化,信众大都设定某日为其神诞日,以便定期聚集致礼。因泰山五行属春,便选定春意最盛的三月二十八日为岳神圣诞。庙会日期也随之确定。宋儒陈淳《北溪字义》卷下《鬼神·论淫祀》记云:“世俗鄙俚,以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圣帝生朝。”自宋迄今,这一圣诞日再无更易。

伴随着逐渐定型的东岳庙会,种种庙会活动与风俗也不断产生。最为闻名的当属《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岳庙打擂”。据考这一打擂是宋代庙会实景,而非小说家所面壁虚构。除去擂台演武比赛,近年岱庙出土宋代石华板上表现的捶丸、踢瓶、狮戏等,推测也可能是当时庙会的“社火”之一,因为人喜闻乐见而雕之岳庙石栏。

宋真宗在泰山行封禅、加帝号,促使东岳庙祀在南北进一步普及,成为全国性庙宇。而东岳庙会伴随着东岳庙祀的传播,也发展成影响南北的社会风俗。

金元之时,东岳庙会因局变化,而致两次中衰。金初金廷为防民众借庙会为变,严加禁止,东岳庙会遂告中绝。至金世宗时,金廷于大定二年(1162)正月甲戌诏“除迎赛神佛禁令”(《金史》卷六《世宗纪》),庙会始渐次恢复。大定间《大金重修东岳庙碑》中有“四方士民远致奠献”之语,可见金代香会又盛于当时。延至元初,东岳庙会达到第一个高潮。据元初赵天麟《太平金镜策》所记:“倡优戏谑之徒(戏曲曲艺艺人),货殖屠沽之子(商贾),每年春季,四方云聚,有不远千里而来者,有提挈全家而至者。”

当时东岳庙会的盛景,除史书多有记录外,在《刘千病打独角牛》、《黑旋风双献功》、《小张屠焚儿救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等元杂剧更有极为生动的铺叙。《小张屠》第二折《紫花儿序》曲云:“……您觑那车尘马足,作戏敲锣,聒耳笙歌,不似今年上庙的多。普天下名山一座,壮观着万里乾坤,永镇着百二山河。”这些都是元代庙会的真实反映。

由于元廷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人集会深怀戒心,不断下令对东岳庙会加以限制。皇庆二年(1313),元廷下令将庙会全面禁绝,在元廷极为严厉的措施下,兴盛三百年的东岳庙会被迫停息。

明清时期,东岳庙会又告重兴。但庙会内容已与此前有明显不同,其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祀对象的淡化,二是娱乐交易功能的强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则是明代开始的“祀典复古”政策。

明廷立国后,太祖朱元璋、宣布废除泰山神历代封号,泰山祀典局面为之一变。自明开始的这一祀典复古政策,对东岳庙会深有影响。——民间举行东岳庙会,主要缘于对泰山主生主死神异的尊崇。这与官方界定的泰山神神格形象大异其趣。因此,作为对民间的东岳崇祀,各级官府自一开始便持严予禁止的态度。

官府不允准民间将东岳神作为生死之神加以祭祀,而作为国家祀典的东岳神又与民生漠不相关,很难得到大众认同与崇拜。在这种信仰背景下,自宋代以来肇兴的碧霞元君信仰开始风靡世间。成弘之后,泰山进香,上自朝廷,下至民间,皆系奔碧霞元君而来。东岳庙虽仍为岿然巨观,但仅为朝廷遣祭官样文章举行之所,已失去群体信仰的生命活动。缘此,以尊崇东岳大帝为宗旨的民间香社,至此已成陈迹。

不过,作为历史惯性的延续,入明及清,以三月二十八为标志的东岳庙会仍继续举行,至于庙会实际内容,已与宋元时期明显有异。

如清乾隆时唐仲冕《岱览》卷六《总览三·岱庙下》述庙会称:“每当祈赛云集,布幕连肆,百剧杂陈,涩譶喧豗,肩摩趾错者数月。旧传三月廿八日为岳神诞辰,是日尤盛。”庙会的描述中,对祭祀活动一语带过,重点则是描摹“布幕连肆(商业),百剧杂陈(戏曲曲艺)”的场面。遣词造句之中,已点出清代东岳庙会重商贸娱乐的时代特点。

本来商贸与娱乐就是庙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过在东岳庙会中,这方面却一枝独大,完全成为庙会的主流。以至于后世的东岳庙会的文化记忆,是“岱庙书场”与“岱庙市场”,而绝非是“岱庙祭场”。

明清时期的东岳庙会,虽名目依旧,但实质上已发生巨大变化,其表现东岳大帝逐渐淡出民间的祭坛,庙会的祭祀功能迅速减弱,而交易与娱乐功能则日渐增加与突出,从而使得这一时代的东岳庙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文化色彩。

正如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所指出:“以泰山庙会为代表,形成我国广大地区的东岳庙会源,这在我国庙会文化乃至世界庙会文化中都是一个典型。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哲学观念、人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泰山东岳庙会是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它发自民间,信仰鲜明,规模盛大,内容丰富,会制规范,辐射全国,、经济、文化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也我国传统经济民俗的集中反映。泰山东岳庙会2008年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赢得社会广泛关注。

文字:周郢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泰山工作室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