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跟团交流 >【原创北京记忆项目】国学孔庙(一)

【原创北京记忆项目】国学孔庙(一)

2022-07-20 22:04:23










从三国魏开始,祭祀孔子以颜回从祀。至清末,从祀孔庙包括四配、十二哲,以及先贤先儒,先后有170余人进入圣域,得到配享孔子的殊荣。那些安放在大成殿以及东西庑的牌位,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士林学子。



导语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的“至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二千多年集权君主制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核心。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孔子受到历朝统治者推崇膜拜。孔子谥号和赞誉累代叠加,后裔因奉祀孔子而世代得享朝廷礼遇。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继承了夏商周文化的主体精神,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弘扬了西周人文气质。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最早孔庙由孔子故居发展而来,原属家庙性质。从汉到隋唐,再唐代以后,普遍建立孔庙,孔庙成为历代王朝尊孔重儒的符号,、文化及教育功能。



国学孔庙

       在古代社会中,国学崇祀孔子,其程式仪制尤为美备。因此,北京孔庙曾承担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综合文献记载,讲述北京孔庙兴建的历史,以及发生于其间肃穆的仪式,再现传统儒学之隆盛、典礼文物之庄美!

       孔庙,又称文庙、学庙、夫子庙、先师庙、文宣王庙等,最早孔庙在山东曲阜孔里。关于孔庙的最早记载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北京孔庙的性质是,元明清时期最高学府里的孔庙/国学孔庙。


       最早孔庙由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们所居住的内室改造而成,其内还收藏孔子卒后留下的衣服、帽子、车子、琴以及书籍等。汉代以后,伴随着历代对孔子的尊崇,曲阜孔庙逐渐由家庙演变为国家祭孔的礼仪性建筑。

       据统计,到清朝末年,各地孔庙有1500多所。这些孔庙基本是依临古代学宫而建的学庙。北京孔庙毗邻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学崇祀孔子的庙堂。



历史沿革

(一)元代孔庙初建

       北京孔庙建自元成宗大德六年,十年工成(有元碑可按)。明永乐中,依元朝旧址改建,清因之,间有修葺,兹证之古籍部分如下:

至元四年,作都城,画地宫城之东,为庙学基。(雪楼集)

至元二十四年,迁都北城,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设国子监,命立孔子庙。(吴文正公集)

大德十年庙成,营国子监于文宣王庙西偏。(元史成宗纪)

皇庆二年六月,建崇文阁于国子监。 (钦定国子监志续 卷二)


(二)明代孔庙的兴建 

永乐初,建庙于太学之东。(明史礼志)

永乐二年春二月,设行部国子监。(明史成祖纪)

宣德四年,修北京国子监大成殿前两庑。(明宣宗实录)

正统九年春三月,新建太学成。(明史英宗前纪)

宏治十四年,祭酒谢铎疏请修国子监,帝从之。(明太学志)

嘉靖九年,改称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明史礼志)


(三)清代孔庙修葺

     至清时,修葺之事皆载于《国子监志》,部分详者如下:

在顺治元年,帝定鼎燕京,命饬新国子监,扩元明之旧。次年,建新院于满洲子弟居住处。(钦定国子监志续 卷十)

康熙六年,圣祖仁皇帝将举临雍释奠大典,谕礼部修先师庙。(钦定国子监志续 卷二)

雍正八年,果郡王等奏请修缮先师庙,帝诏太常寺委员经理。(钦定国子监志续 卷二)

乾隆二年,高宗纯皇帝初登大宝,将以明年二月举临雍释奠大典,特饬太常寺预修文庙。(钦定国子监志续 卷二)又谕礼部,文庙宜加崇饰,大成门、大成殿皆易用黄瓦,崇圣祠用绿瓦,以昭展敬之意。




学者评价

       这次到了孔庙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对人的研究早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孔子讲“仁”就是讲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孔子的家族现在已经到了七十六代了,这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多么长的持续性!,群众不让,被保护了下来。为什么老百姓要保护它?说明它代表着一个东西,代表着中国人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人关心人与人如何共处的问题


——费孝通《孔林片思——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北京城市记忆

关注“人文北京”,了解北京记忆

图文来源:北京城市记忆网站

图文编辑:苟铭雪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