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跟团分类 >孔府里少爷小姐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富二代”生活!

孔府里少爷小姐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富二代”生活!

2020-11-23 05:01:53

▲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右二)和大姐孔德齐(左一)、二姐孔德懋(左二)与私塾教师王毓华在一起


曲阜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孙的府第,前衙后宅,东中西三路建筑,九进院落。


孔府的每一代主人称为衍圣公,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员,上朝时身穿麟袍玉带,列文武百官之首,地位十分显赫。


孔府里的小姐们长大以后,也都嫁给皇亲国戚。


可以说,孔府里的公爷小姐都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人。


许多人都会认为,孔府里的公爷小姐一定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颐指气使。其实不然,孔府对幼年时期的公爷和小姐们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还不如今天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宽松。


▲ 孔府


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


先说吃饭。

孔府的祭祀和宴席是极尽铺张,祭祀是“必丰必洁”。


孔府菜有满汉全席、燕窝鱼翅、诗礼银杏、红烧肘子等,可谓琳琅满目,色香味俱佳。


▲ 诗礼银杏


但是,孔府平常的一日三餐却是粗茶淡饭,小公爷、小姐和夫人在一桌,六个普通的菜,加上咸糊糊、煎饼、红薯、咸菜等。


不许孩子们挑食,夹到什么菜就是什么菜,不许再放回去。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从小爱喝一种用豆扁、菜叶熬的咸糊糊,,在成都住了八年,回家后,张口就要喝咸糊糊。


▲ 一餐一饮,当思来之不易。


再说住宿。

孔德成小时候跟嫡母陶氏住在一起,上学以后,就跟着私塾教师一起住在私塾里,用的都是鲁西南农家铺的蓝底白花土布床单,被子是花布被面。


两个小姐孔德齐、孔德懋住一间,也是十分简朴的床铺,也没有玩具什么的。


游客去孔府内宅前堂楼参观,还能够看到当年的摆设。


孔府有专门的成衣坊,专门给孔府主人们做衣服,从祭祀用的冠服,到日常生活的常服,从夏天的长衫,到冬天的皮袄、大衣,应有尽有。


但是,做出来以后却不允许孩子们随便穿,只在过年和节日时才穿新衣服,过节之后就要脱下来。


孔德成平常的衣服,从小到大,就是两种,夏天长衫,冬天长袍,戴着一顶瓜皮帽,帽子上用珍珠缝着一个“寿”字。


孔德成的两个姐姐孔德齐、孔德懋只穿蓝布大褂子,黑布鞋,发型是大辫子扎红头绳,最时髦的就是从济南买来的花洋布大褂了。


有一年过完年了,要把新衣服脱下来,小姐妹俩不愿意脱,被大人批评,直到换上旧衣服才算完。


▲ 小时候的孔德成(中)


孔府的西路称作西学,是私塾所在地。


孔德成五岁时开始读书,两个姐姐和府医的儿子刘三元一起陪读。


孔府聘了四五位教师给他们教课,课程有四书五经、书法、古琴、珠算。


民国以后兴读“洋学”,孔府也从北京请来了教师,教授数学、英语、地理等。


孩子们每天早晨七点起来,到私塾里背书,上午、下午都有课,夏天的晚上可以到花园里乘凉,冬天的晚上还要上灯学。


无论寒暑,每天晚上都要写日记,孔府档案中,还保留着孔德成姐弟幼年时候的日记。


孔府私塾里平时从来没有休息日。

按照天干计算日期,建、除、满、平、定、执、成、收、破、危、开、闭,十天休息一天。


但是,教师们往往不执行,经常加课。只有在祭孔、清明节扫墓和过年的时候才可以不上课。


孔德成的父亲死得早,作为公爷,他要去会见客人,每次会见之后,必须马上回来读书。


近乎苛刻的教育,使每一代的衍圣公和小姐们都能熟读经史子集,书法、诗词、绘画也都十分出众。


孔德成7岁就能作诗,就有人来求字,后来研究周礼和青铜器,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和台北大学教授。


▲ 古代私塾


孔府里的礼仪规矩很多,称作“礼门义路家规矩”。


孔府上下对幼年时代的公爷小姐要求很严,特别是对小公爷,千方百计要把他培养成“圣人”。


过年过节,小公爷要跟着大人去磕头,从始祖孔子的塑像到父母一代的牌位,几乎都要磕一遍,还要向近支府第的长辈去磕头请安。


就是孔府里的仆人,小衍圣公也要尊称“张妈”、“王妈”等。


有一次,孔德成和府医的儿子刘三元一块玩打仗,不小心用小石头把刘三元的头打破了,吓得孔德成躲了起来,女仆们就千方百计把他找到,让他向小伙伴道歉才算完事。


在礼仪规矩中长大的孔德成恪守道德和操守,,日本特务马场春吉来曲阜,找了很多的说客,争取孔德成去日本,孔德成坚决不去,并且拒绝与日本人交往。


孔府里的公爷小姐们,身体力行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绝不是有钱那么简单,精神的高贵,彬彬有礼,才学渊博,才是立世之道。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跟团价格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