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04:35:52
邓石如的隶书从汉碑中来,《张子东铭》为1805年邓石如63 岁去世当年的春天所书,为隶书八条屏,是其隶书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书风老辣天成,其晚年书法正大气象可窥一斑。
清代隶书作为汉隶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隶书进行了深度挖掘,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对当下帖学回归、二王书风居主流地位的当代书坛如何加强对篆隶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了解了邓石如书风之成因,我们再回到邓石如楷书研究上来,来考察邓石如楷书之师承关系。方履篯在《邓完白先生墓表》中说:
窃考先生之书,实始于篆,由篆出隶。由隶出真,由真出行,故其意则同条其贯,其美则自叶流根,情质宣融,修短起伏,力不外傅,险必内含。
自宋明以来皆尚唐碑,宋元明多师两晋,然千年以来法唐碑者,无人名家。南北碑兴,邓顽伯、包慎伯、张廉卿,即以书雄视千古。故学者适逢世变,推陈出新,业尤易成。在清人有复古思想,唐以下皆不足取。
邓石如楷书在对魏隋六朝全面取法的同时,还得力于其对汉隶和秦篆的兼容和吸收。李兆洛在《养一斋文集·跋邓完白真书》中说:
完白真书,深于六朝人,盖以篆隶用笔之法行之,姿媚中别饶古泽,固非近今所有。
由此可见,邓石如楷书学习在其复古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力求唐以前的魏、隋楷法,定位于隶、楷过渡之间,他能跳开时风,避开唐人之影响和馆阁时风而直追魏晋,自是高人一等,是深谙取法乎上之道理的。
从一方面可以看出其作为职业书家的纯粹性,同时他的广泛交游对其学问上的欠缺也起到了一定的补益作用。
清 邓石如 草书五言联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
清 邓石如 行草书和大观亭西泠女史题壁诗并序卷 安徽博物院藏
释文:彩豪闲试金壶墨,青案时看玉字书。华南学长先生雅鉴。顽伯邓石如。
136.5cm×30.5cm×4 纸本 安徽博物院藏 1790年
相关文章均来自网络搜索。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更正活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 友情链接 ——
中国书法技法全解 | 成人班 | 硬笔班 | 亲子班 | 师资班 |
—— 墨上花开*赵立波书法工作室学生作品汇报展 ——
微观耕砚楼 翰墨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