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在西藏支过教,或多或少受到了藏传的影响,所以每次到北京,只要有时间都会去雍和宫拜一拜。
前天,从雍和宫出来,我看时间还早,就顺便去了对面的孔庙。
中午,孔庙里人不多,很静,我一个人看着门口斑驳的进士碑,努力辨认上面的文字,突然背后传来一阵刺耳的“咔咔”声。我回头一看,一个大约一岁多的小孩子在玩一个塑料学步推车,就是那种一个轮子推着走可以发出很大声音的玩具。
陪着小孩子一起来的是一家人,三十来岁的父亲母亲,以及五六十岁的爷爷奶奶(也许是外公外婆,我为了表述方便,统一用爷爷奶奶来称呼)。
我也不知道是谁设计的这种玩具,也不清楚设计者的初衷是什么,就跟那种走路会发出很响亮的“唧唧“声的幼儿鞋子一样,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当时的声音大到什么程度呢?院子里差不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们身上。
孩子的父亲知道大家看什么,有些不好意思,顺手就把孩子的学步推车拿到自己手里,然后说:“宝宝我们别玩儿了。”
孩子不干,就开始哭,非要这个玩具。
孩子的父亲把玩具放到旁边的婴儿车上,然后把孩子抱起来,说:“别哭,爸爸抱一会儿。”
这时候,孩子的母亲说话了:“你就把玩具给他玩一会儿又怎么了?”
孩子的父亲说:“声音太大了,影响别人不好。”
孩子的奶奶这时候说了一句话:“这有什么?谁没有孩子?谁家的孩子不这样啊?”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说实话,这句话是大杀器,如果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孩子的父亲是这么回答的:“其他的孩子都这样,我的孩子也不能这样。”
说完,他抱着孩子继续哄了两句,孩子渐渐不哭了。
你们不知道,同样是为人父母,同样是经历过小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我当时真的是被这个年轻父亲的回答深深震撼了。
我们从小就会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是真正轮到自己来做的时候,总是要打很大的折扣。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我的时代,我们总有无数的借口和理由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干扰甚至伤害别人,然后我们会把这样的思维方式毫无保留地潜移默化给我们的下一代,美其名曰保护自己。
然后,我们身边绝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会用这种价值观来为自己开脱,甚至用来劝说坚持原则的人,“大家都这样”、“你不这样就要吃亏”、“反正人家也不能说什么”……
很庆幸的是,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些人,宁愿被人嘲笑、被人不理解、被人觉得矫情,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我想,这个孩子今后长大了,极有可能是一个能够坚持原则、为他人着想的人。
但是我又想,或许这个孩子还没长大的时候,就已经被周围的环境改造成了“大家都这样”的那种人。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博弈,而且最大可能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听上去很可悲,但是其实,这差不多是我们大多数人走过的路。
你敢保证,你幸存了吗?
题外话:我开了个新浪微博“赵龅牙”,万一失联了我就在那里给大家打招呼
页面下方的广告
你戳一下我就爽一下